英特尔结构大重整 或放弃尖端14A制程

【大纪元2025年07月26日讯】(大纪元记者吴香莲综合报导)周四(7月24日),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(Intel)发布第二季财报,宣布该公司将进行一系列深度改革,包括大规模裁员、全球产能调整和投资重审,并透露如果无法得到一个大客户,其尖端制造业务——14A(1.4奈米)制造流程可能会彻底关闭。

如果退出尖端制造业务,这对英特尔这家遵循摩尔定律(Moore’s law)的公司来说,将是历史性的转变。目前,该公司是唯一能生产先进运算芯片的美国芯片制造商,若放弃14A制程,不仅对该公司的影响重大,也对美国芯片制造业构成致命打击,因为这意味着英特尔可能更依赖台积电作为晶圆代工厂。

中层大幅精简 公司裁员22%

财报指出,到2025年底前全球员工将从9.6万减至7.5万,裁员幅度达22%。财务长大卫‧辛斯纳(David Zinsner)透露,其中大部分裁员已经完成,公司裁减了约50%的中层管理职位,目的是提升效率、精简决策流程。

周四,公司首席执行官陈立武在一份致员工的备忘录中写道:“我们正在做出艰难但必要的决定,以精简组织架构,提高效率,并加强公司各个层面的责任感。”

“我们不再提供空白支票(blank checks),每一项投资都必须具有经济效益,我们将在客户需要时打造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,并通过稳定的执行力来赢得他们的信任。”他补充说。

终止欧洲建厂计划 聚焦客户需求

英特尔还宣布,取消在德国马格德堡(Magdeburg)和波兰的新建晶圆厂计划,并将哥斯达黎加的封装测试业务合并至越南和马来西亚,同时,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新厂建设也将大幅放缓。

陈立武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:“我不相信‘只要盖了厂,客户就会来’的说法。”“未来每座厂房的兴建都必须有明确的客户需求支持。”

14A制程面临关键抉择 晶圆代工业务恐告终

这份季度财报透露14A制程技术面临生死抉择。若无法成功争取到具有规模的外部晶圆代工客户,公司将可能暂停甚至终止14A开发计划,这意味着英特尔可能退出尖端晶圆代工市场。

英特尔在申报文件中警告,“如果我们无法确保有大的外部客户,以达成英特尔14A的重要客户里程碑,我们就面临一个窘境:继续开发和制造英特尔14A及后续的先进制程不具经济效益,那将不再可行。”

“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可能暂停或终止对英特尔14A与后续技术的研发。”英特尔表示,计划在2030年前,都将使用18A(1.8奈米)技术制造芯片,并暗示若不再推进14A制程,可能会采用外部晶圆代工厂。

这个消息震撼市场,金融服务公司Wedbush Securities资深副总裁马特‧布赖森(Matt Bryson)表示,若找不到人投资就放弃14A制程,是个务实的做法,“我认为这也暗示着他们(英特尔)正试图迫使其它大型芯片设计公司考虑使用英特尔的晶圆代工服务,但如果最终我们无法与台积电竞争,那我们就不会再投入资金。这是一个务实的做法。”

芯片业分析机构Semianalysis表示,“英特尔这家孕育摩尔定律的公司,正在首度评估能否维持领先优势”,如果不能与台积电竞争,“那么,我们可能永远要讨论台积电垄断和美国半导体制造永远死去”。

目前,英特尔持有高达1000亿美元的芯片制造设备,若计划终止,将面临“重大资产减损”。

财报第二季亏损 第三季展望更显疲弱

财报显示第二季营收128.6亿美元,超出预期。英特尔代工业务成长3%,达到44亿美元,高于预期,但调整后净亏损4.41亿美元,即每股亏损10美分。而去年同期的利润为8,300万美元,即每股盈利2美分。

财报公布的第三季亏损预测远超华尔街预期,导致股价在周五(7月25日)收盘时下跌8.53%。公司预估下一季每股亏损0.24美元,高于预期的0.18美元。

多年来,由于管理失误,英特尔一直举步维艰,在AI芯片竞赛中落后、核心市占被侵蚀、巨额资本支出成效不彰,并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了其长期竞争对手超微(AMD)。

数月前,英特尔在新任执行长陈立武的主导下进入全面重整阶段。“我们不会再盲目投资,也不会再自我膨胀。”陈立武说,“我们会让市场和客户来决定我们怎么走、怎么投。”

摩尔定律是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‧摩尔(Gordon Moore)对芯片产业数十年来快速发展的观察和预测。它预测在相同尺寸的芯片上,可容纳的电晶体数量,每隔18至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,这意味着处理器的性能会大约每两年翻一倍,同时价格会下降一半。

责任编辑:任子君#

相关新闻
英特尔任命陈立武为新首席执行官
英特尔新CEO陈立武:剥离非核心部门
英特尔AI芯片出口中国需要获得政府许可
英特尔:年底前裁员逾2万人 欧洲建厂喊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