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纪元2025年09月24日讯】(大纪元记者岳莉采访报导)2025年下半年,中共在全国范围内对招投标领域开展腐败运动,以2012年11月(十八大召开月)为起点,对工程建设、政府采购、机电产品国际招标、国有企业采购等四大领域,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问题线索,并按程序受理查处。
江西与内蒙首先发布了公告。7月28日,江西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公告,明确自2025年起,面向社会征集自2012年11月以来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违法违规问题,受理期限延续至2026年12月31日。公告强调,凡涉及暗箱操作、围标串标、权钱交易、利益输送等行为,均在受理之列。
紧随其后,内蒙古自治区多地在8月相继发布通知。锡林郭勒盟林草局公告指出,现受理2012年11月以来四个领域项目的相关投诉举报。阿拉善盟公布了举报电话与邮箱,受理期为2025年8月至2026年12月31日。察右前旗等地也给出受理起止日期至2026年12月31日,显示整治行动在自治区内各地展开。
据接近地方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,大陆一些官员私下都在问,为什么要倒查13年,不是更早?这一政治讯号让他们很紧张,有的担心自己会被牵出来,有的则觉得地方可能是想借机表忠心。不过,这些说法目前没有官方回应。
政治分析人士汪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说:“2012年中共十八大闭幕后,习近平当上总书记,反腐就被提到一个很高的位置——‘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’嘛。那时候他提’老虎、苍蝇一起打’,老百姓听了都挺振奋的,以为这回要动真格的。”
他停顿了一下,接着说:“可问题是,十多年下来,你看,好像越反越腐。真正大的贪官其实不怕反腐,或者说他们有办法对付。这才是关键。”
汪小平认为,把倒查起点定在2012年11月,不仅是一个政治历史上的分界线,也是在释放一种制度化信号。他说:“江西、内蒙古的公告,文字里都明确写了这一时间点,这已经不只是执法层面的事了。背后肯定有政治意味。其他省份的官僚,对此可能是有点抗拒的。”
舆论也普遍关注,为何倒查十三年,却没有再往前追溯到江泽民、胡锦涛执政时期?
另一位学者张成(化名)分析说:“这个啊,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。习近平上台之后,反腐就是他最核心的政治工程。那倒查当然要从他上任开始算。通过设定时点,把制度化反腐和现任领导直接捆在一起,也能凸显他的合法性和延续性。”
他补充道:“这次‘倒查13年’,其实也能看出来,地方有官员在向上表忠心。”
消息人士则表示,如果真的往前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甚至更早,那就麻烦大了。不仅时间跨度太长,资料很多都没法保存下来,而且还会牵扯到江泽民、胡锦涛时期的高层,政局可能就不好控制了。以2012年11月为分水岭,是相对稳妥的选择。
对于江西、内蒙古出台的时间界限政策,北京一家央企投标部门经理刘先生直言:“老实讲,很多十年前的资料都早就归档甚至找不到了。到时候怎么取证,这真是个难题。可话说回来,这风声一出,当年有点权力的人,哪怕只是收过点小礼物,比如一部手机、几瓶茅台,都开始坐立不安。”
他补充说:“招投标一直是腐败的重灾区。现在倒查十三年,意思很明确,就是告诉大家:不管是旧账还是潜规则,都要一一清算。”
不过,也有律师发出提醒。华东某律师事务所的陈律师说:“要是全面翻旧账,程序正义肯定会有争议。我的观点是,倒查还是应该重点放在大额工程、关键领域,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面撒网。”
其实,这并不是第一次大规模“倒查”。澎湃新闻曾报导,云南在煤炭资源领域搞过“倒查六年(2014年以来)”的专项整治。内蒙古也曾在涉煤领域开展过“倒查二十年”。
一些人权律师提醒说,倒查十三年充其量只是“治标”,没法真正解决制度本身的问题。他们强调,制度性的腐败才是根源所在。
责任编辑:李沐恩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