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吃不起饭了”上海网约车司机的生存危机

【大纪元2025年09月28日讯】(大纪元记者方晓综合报导)“这两年有的人连饭都吃不起了”,上海一位网约车运营者表示。在中国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,低门槛、高强度的“平台经济”岗位,如网约车、外卖和快递,已成为大量失业者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最后选择。然而,随着供给量的爆炸性增长,这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已遭极度挤压,导致许多从业人员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。从车队运营者到前体育冠军,网约车司机的故事,成了当前经济困境中最真实的缩影。

运营商的哀歌:从数十万亏损到零利润

微博认证的大V“梅大师”在中国从事商务培训行业多年,经常往来于中美之间。其在大陆各社交平台粉丝超过25万。

“梅大师”9月28日分享了他打专车出行,在车上与司机交谈过程的视频。

司机表示,他做网约车运营服务。他说这两年生意不好,去年过年期间,他和朋友的几十台车停了一半,仅一个月就亏了近二十万。

他说,过去一台车一个月只有两千块钱的利润,今年这个利润都跌没了,损失都得自己贴。因为供给太多了。

司机还透露,这两年有的人连饭都吃不起了。有的外地人来到上海,身上带的三、三千块钱都花光了。为了开网约车挣钱湖口,直接给他下跪,求他给一台车去拉客人。

司机说,这种人是连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了,不得不在上海谋出路。他感慨,很多人看不到这种发生在“角落”里的事情的。

“梅大师”表示,他了解到一些在上海开出租车的外地人,吃睡都在车上,一天干十几个小时。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去租房子租。司机表示,他们即使一个小时只挣15块,也比在老家强,因为在老家找不到工作。

司机还表示,上海有的中介以帮这些外地开出租车的人租房为由,骗光了他们的钱,报警也没人管。

网约车司机:努力的活着

网约车行业的困境,最直接地体现在一线司机的生活质量上。

上海博主“上海人”9月28日表示,最近他买了一辆轻便摩托车。近日一位30多岁的网约车司机运送这辆摩托车到他家,一路上他们聊了很多话题

“上海人”说,网约车司机告诉他,自己一天差不多工作12个小时。因为他的车没有货运的准运证,所以他经常面临被罚款的窘境。从2021年至今已经被罚了几万元了。

“上海人”说,他们还聊到了手机,因为司机现在用的是安卓手机,导航会出现问题。他建议司机买一个iPhone 16,128GB,加上国补之后要花3400多元。但是司机表示,现在赚钱很难。

博主表示,他和司机还聊到了新冠疫情。司机告诉他,自从自己打了三针疫苗之后,就出现了糖尿病。所以他现在每次开车的时候,就会在休息时间段自己给自己注射胰岛素。司机还说,他现在都不敢穿短裤,因为如果他一旦碰伤的话,伤口是很难愈合的。

该司机表示,只希望自己努力的活下去。

前冠军的转身 平台经济成为最后的避风港

在中国经济下行,很多行业大裁员的背景下,外卖配送、快递、网约车等“平台经济”岗位变成了很多人失业后的首选“职业”。

因为这些“职业”具有门槛低、上手快、时间灵活等特点。不过,外卖等工作强度大、保障弱、收入波动也大,长期做可能对身体和生活质量都有挑战。

上海博主“王秋裤”9月27日发表的视频,分享了他此前采访的网名为“冰果193”的前上海男排球员的内容。

“冰果193”表示,他是上海男排退役的运动员,是国家一级运动员。他的身高是1.93米,但这个身高对排球运动员来说不占优势,在役时做副攻手。上海队也曾拿过全国冠军。

“冰果 193”的退役之路坎坷。他透露,一些运动员退役后在澡堂里给别人搓澡,包括全国冠军。他本人退役以后,曾经做过麦当劳的餐厅经理;广告公司的广告业务员等。自己开了连锁店最后失败。在颓废之际看到别人做代驾,因为他喜欢开车,所以也做了代驾。但是这不是长久的职业。

他说,此后他还从事了其他行业,在新冠疫情时期失业。疫情封控结束后,他去开网约车,专门在晚上工作。现在他同时在做直播。

责任编辑:李玲

相关新闻
王健林及万达集团被限制高消费 引关注
大陆车企“阿维塔”三年亏损97亿
哈尔滨一航班提前15小时起飞 乘客措手不及
上半年中国50家上市房企净利亏损902亿